參考消息網11月21日報道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1月18日發表題為《研究發現與恐怖主義有關的死亡人數上升60%》的文章稱,隨著西方國家政府正在為伊斯蘭好戰分子的增加日益感到擔憂時,18日公佈的一項獨立調查並未給它們提供多少安慰。報告顯示,去年與恐怖主義有關的死亡人數猛增了60%。
  這份由非營利機構經濟與和平研究所公佈的報告指出,去年因恐怖主義而死亡的人數接近1.8萬人,其中5個國家(阿富汗、伊拉克、尼日利亞、巴基斯坦和敘利亞)占了總數的五分之四。伊拉剋死亡人數是最多的,有超過6300人喪生。
  與此同時,該機構的“全球恐怖主義指數”統計顯示,自2001年9月11日發生在美國的“9·11”恐怖襲擊和2005年7月7日發生在倫敦的自殺式爆炸襲擊以來,全球發達國家遭遇的襲擊相對較少,雖然這些國家常常是“基地”組織和“伊斯蘭國”等恐怖組織威脅的目標。
  報告稱,2013年全球與恐怖主義相關的死亡人數中,有三分之二是由4個恐怖組織(“伊斯蘭國”、尼日利亞的“博科聖地”、活躍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塔利班)造成的。報告說,伊斯蘭激進派別是“上述4個組織的共同點”。
  經濟與和平研究所是在澳大利亞註冊的慈善機構,在紐約、墨西哥城和英國牛津也設有辦事處。
  報告說:“2013年,恐怖分子活動大幅增加。與恐怖主義有關的死亡人數從2012年的11133人增加到2013年的17958人,增幅高達61%。同一時期內,死亡人數超過50人的國家從15個增加到24個。這凸顯了不僅恐怖主義活動的強度有所增加,其廣度也越來越大。”
  報告補充說:“恐怖主義既高度集中,同時也是一種全球現象。”不過報告指出,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34個成員國中,與恐怖主義有關的死亡人數只占總數的5%。這些國家當中包括一些世界上最富有、最發達的經濟體。
  報告似乎表明,從2007年開始之後的4年裡,全球反恐努力導致與恐怖主義有關的死亡人數曾出現“溫和下降”。但在2011年(美國“海豹”突擊隊在巴基斯坦的藏身處殺死本·拉丹的那一年,也是敘利亞內戰開始的那一年)與恐怖主義有關的死亡人數開始大幅上升。
  敘利亞動蕩的影響已遍佈該地區,反對巴沙爾政權的伊斯蘭組織力量有所加強,包括“基地”組織分支機構“救國陣線”和“伊斯蘭國”。
  該報告統計的死亡人數截至2013年底,因此沒有體現出6月份“伊斯蘭國”部隊從敘利亞擴散到伊拉克、旨在建立一個“哈里發帝國”之後殺戮的上升。“伊斯蘭國”的行動也激起了以美國為首的聯軍的空襲。
  “伊斯蘭國”的崛起伴隨著一些更加殘酷的手段,包括對被俘士兵和西方人質實行斬首,最近的一次發生在上周末,當時26歲的美國援助工作者和前陸軍游騎兵彼得·卡西格被一名身穿黑色長袍的劊子手砍下頭顱。
  “伊斯蘭國”的崛起也體現在外國聖戰者數量的增加——很多加入該組織的人來自西方國家。在18日的報告中,經濟與和平研究所沒有具體提及外國戰鬥人員,但它表示“伊斯蘭國”的行動得到“該組織更大的領土野心的支持”,令“中東地區的不穩定風險”進一步加劇。
  17日出現的最新證據證明瞭境外聖戰者的作用,當時人們從斬首視頻里的多名行刑者中辨認出一些熟悉面孔,認為其中有一名英國人和一名法國人。
  不過《泰晤士報》18日的報道說,專家分析顯示這名英國人不在斬首視頻的武裝分子之列。一開始,一名英國父親表示他相信視頻中站在敘利亞俘虜身後的聖戰士當中有他自己的兒子納賽爾·穆薩納。
  不過後來《泰晤士報》稱,這位名叫艾哈邁德·穆薩納的父親收回了之前的話,他說:“我看了一下視頻里的人,沒有認出裡面有我的兒子。他們當中有一個人看起來有點像他,但眼睛和鼻子跟我兒子不同。”
  17日,英國工黨發言人伊薇特·庫珀指責政府“完全”沒有控制住受“伊斯蘭國”引誘的恐怖主義嫌犯。
  庫珀在議會講話時表示,一名護照被沒收、來自倫敦北部的26歲男子居然能夠乘卡車離開這個國家,併在比利時獲得偽造的旅行文件,然後前往敘利亞。
  根據計劃,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18日將與內閣危機應對委員會(一群處理國家安全問題的最高級官員)就此事舉行閉門會議。(編譯/楊雪蕾)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發生的恐怖襲擊。
  
  【延伸閱讀】極端分子“學成回國”:暴烈恐怖活動或襲擊東南亞
  參考消息網11月19日報道 香港亞洲時報在線11月12日發表題為《激進分子回國潮的預兆》的文章稱,在很多西方人看來,諸如“伊斯蘭國”這樣的暴力極端主義組織體現了一種殘酷無情的狂熱,它們能夠在社會上引起巨大恐懼,以意識形態或宗教信仰為名實施慘無人道的大屠殺。很難理解,有這種極端思想與行為的組織怎麼會吸引除了與其臭味相投的強硬派以外的人,又怎麼會吸引中東地區以外的人?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菲律賓政府軍在“邦薩摩洛伊斯蘭自由戰士”活動區巡邏。(圖片源於網絡)
  超1.5萬外國人加入IS
  文章說,然而,有情報顯示,IS激進分子來自80個國家,他們加入了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逾1.5萬名外國武裝人員的行列。有的戰士來自亞洲幾個以穆斯林為主的國家,尤其是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及菲律賓部分地區,在這些地方,效忠IS的極端組織負責幫其訓練新手。
  這些人最終加入中東的IS武裝,但有時他們在亞洲實施恐怖活動。近來該地區非官方報道和政府的估計均顯示,共有200名印尼人、40名馬來西亞人、100名菲律賓人、150名澳大利亞人和“一小撮”新加坡人已加入伊拉克或敘利亞的IS。這些人有別於經由土耳其或其他途徑前往伊拉克或敘利亞的激進分子。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身陷囹圄的印尼恐怖組織“唯一真主游擊隊”創始人阿布·巴卡爾·巴希爾。(圖片源於網絡)
  文章稱,IS的思想不僅深入中東地區的聖戰分子和同情者,而且在亞太地區扎根並贏得一批追隨者。IS的成功似乎振奮了某些團夥的聖戰活動,在一定程度上,IS的思想似乎還把它們團結了起來。今年7月,“伊斯蘭團”宣佈效忠IS,據說前者正向IS提供經濟支持。
  印尼的聖戰組織“唯一真主游擊隊”也宣佈支持IS,諸如此類的組織還有“東印尼神聖戰士”、新成立的“伊斯蘭教法活動人士論壇”和菲律賓的“邦薩摩洛伊斯蘭自由戰士”。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菲律賓政府軍圍剿極端武裝“邦薩摩洛伊斯蘭自由戰士”。(圖片源於網絡)
  國際社會採取措施遏止IS招募新人。最引人註目的是,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了第2170號決議譴責暴力極端主義、強調要阻攔此類人前往敘利亞和伊拉克。
  文章說,歐盟開始加大力量協調反恐行動,正考慮採用申根信息系統和旅客訂座記錄等工具來標記恐怖活動。歐盟還與推特和“臉書”等大型社交媒體服務商接洽,設法削弱IS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傳播極端思想的效力。
  同時,美國正領導一個由60多個伙伴國組成的全球聯盟來削弱和打敗IS,這些國家包括加拿大、韓國、土耳其、沙特阿拉伯等。
  然而,一些安全問題分析人士和政府官員認為,亞洲面臨的真正長遠威脅和隱患並不在於激進分子被招募到伊拉克和敘利亞幫助IS作戰。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參加空襲IS的美軍F-22戰機正在空中加油。(圖片源於網絡)
  回國的激進分子更危險
  文章說,從亞洲國家的角度來看,IS激進分子回國後比他們在中東接受訓練和參戰時構成的威脅更大。在IS控制區與其他極端分子共度了一段時光的激進分子,回國時也許激進思想會愈發堅定,而且他們有了經驗和能力去訓練其他人實施恐怖活動。
  回國後,他們可能還會鼓舞其他好戰團夥按照其激進信念行事。今年9月發佈的一份報告強調了北約國家應關註的問題:“政府官員和反恐專家擔心,這些人混跡於極端分子團夥中一段時間後,回國時往往會信奉反西方、反猶太思想並渴望‘把戰鬥帶回家’。”
  印尼反恐部門負責人安斯亞德·姆巴伊坦言:“我們的主要憂慮一直是,在那邊打過仗的那些人回國會幹些什麼。”恐怖主義問題分析人士托德·埃利奧特也表示:“我覺得聖戰分子回國後立即運用其具備的技能發動恐怖襲擊的危險不大,但他們會把技能傳授給更年輕的聖戰分子及其他團夥,這才是危險所在。”
  印尼國家情報局前副局長也提醒說:“他們會回到遍佈世界各地的祖國,重演阿富汗境內戰士回國後發生的事情:新一波國際恐怖主義可能會上演。”
  不幸的是,這種後果的例證已在北約國家出現,它們也許預示著亞洲將面臨的局面:
  現年29歲的法國人邁赫迪·奈穆什在敘利亞隨“伊斯蘭國”作戰一年後於2014年3月回國。5月,他朝一家猶太博物館開火,造成三人死亡。除此之外北約成員國還發生了至少兩起涉及回國戰士的襲擊事件。
  文章稱,雖然亞洲一些國家的政府在打擊與IS有關的活動,但若要做好充分準備應對一批頭腦發熱的極端分子回國,東南亞還需要採取更強有力的措施併進行深入規劃。回國的激進分子當中不僅有身經百戰的戰士,也許還有工程師、後勤專家、具備社交媒體頭腦的宣傳人員等,他們的集體力量有可能以不可預見的方式在該地區造成嚴重危害。
  除了槍炮以外,這些激進分子也許更擅長削弱和破壞政府、擾亂援助和發展計劃、干擾經濟活動和金融業務,有時還會微妙地宣傳擴大其影響力。
  鑒於IS在中東地區的成功、它的勢頭以及它在東南亞國家內部得到的支持,IS激進分子回國後會輕而易舉找到渠道讓類似於IS的極端主義深入人心。短期內,該地區也許會經歷日益暴烈的恐怖活動,而這也許還會影響到美國和它的利益。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IS在美國網站YouTube上發佈的招兵視頻截圖。(圖片源於網絡)
  美國在該地區有著相當可觀的商業、文化、教育、防務和發展項目,相關人員、辦公樓、車輛和其他資產會很容易受到直接攻擊。從長遠來看,東南亞可能會成為與美國利益直接相悖的極端主義活動的一大溫床。這將不僅對該地區構成重大、持續的威脅,也對美國和它鍥而不捨的反恐工作構成威脅。
  為趁早有效防止回國激進分子再度加入並增強該地區的激進組織,東南亞國家以及利益攸關者(包括美國)應當實施和協調有效的反恐措施。美國及其領導的全球聯盟應當現在就採取有力舉措支持該地區防範這些威脅。
  這種支持可以包括共享情報信息、提供專業化反恐行動訓練、制訂應急計劃將威脅化解其成為現實之前、向朋友和伙伴保證美國致力於阻止東南亞極端勢力獲得更大影響力和能力。
  此外,美國應當現在就著手在政治層面援助亞洲國家,設法使那些在社交媒體上傳播極端思想的行為失去合法性,而不要等到襲擊發生後再制訂和執行反恐宣傳戰略。(編譯/何金娥)
  (2014-11-19 08:54:00)
  
  【延伸閱讀】IS躋身世界最有錢恐怖組織行列 資金來源神秘
  參考消息網10月31日報道 法國媒體援引美官員的說法稱,“伊斯蘭國”武裝力量是世界最富有的武裝團夥之一。
  據法新社10月23日報道,有美國官員23日表示,“伊斯蘭國”已迅速躋身全世界最有錢的恐怖組織行列,每月通過在黑市出售石油、索要贖金和敲詐勒索等方法可獲得數以千萬計的美元。
  美財政部負責反恐和金融情報事務的副部長戴維·科恩說,該組織今年早些時候橫掃伊拉克和敘利亞時,僅通過出售控制區出產的原油一天就可獲利100萬美元。
  相比大多數恐怖組織,這個還被稱為“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的組織已從不同來源“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積累了財富”。這一情況對於美國為切斷該組織資金流所做的努力構成了很大挑戰。
  科恩在概述其所謂的由三部分組成的工作方案時說:“我們沒有解決問題的高招,也沒有用來在一夜之間清空‘伊斯蘭國’金庫的秘密武器。這將是一場持久的戰鬥,而我們正處在起步階段。”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主席馬爾萬·馬阿謝爾說,“伊斯蘭國”目前“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富有、資金來源最複雜的恐怖組織”。
  不同於“基地”組織,“伊斯蘭國”並沒有從海灣國家的富有捐贈人那裡索要資金,也沒有任何國家為其提供贊助。
  然而,科恩說,“除一些由國家資助的恐怖組織外,‘伊斯蘭國’或許是我們所面對的資金來源最為充足的恐怖組織”。他警告稱,該組織的收入來源“令人難以發現而且多種多樣”。
  該恐怖組織占領的煉油廠使得這些好戰分子可以每天生產約5萬桶原油,並“以大打折扣的價格出售給包括土耳其在內的各種中間商”。然後,這些中間商再把原油轉售出去。(編譯/王宇丹)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伊拉克什葉派士兵駐守在從“伊斯蘭國”武裝分子手中奪回的阿邁爾鎮的一處檢查站(路透社)
  (2014-10-31 14:07:29)
  
  【延伸閱讀】外媒:“共同威脅”或撮合美俄合作打擊恐怖主義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這張美國海軍8月8日提供的照片顯示,在海灣地區執行任務的“喬治·H·W·布什”號航空母艦上,地勤人員指揮一架F/A-18C大黃蜂戰鬥機。美國五角大樓8月8日說,美軍當天已向“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極端組織在伊拉克北部的目標發動空襲。兩架F/A-18型戰鬥機參與了空襲。新華社發
  參考消息網9月11日報道 外媒稱,美俄在打擊國際恐怖主義方面有著共同的戰略利益,原因就是這對兩國人民都構成了嚴重威脅。
  據俄新社9月9日報道,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說,莫斯科向華盛頓表示願意在打擊恐怖主義方面合作,但美方對這件事情僅限於口頭。
  他說:“美國國務卿克裡多次向我表示,美國、俄羅斯和地區國家將按這種形式評估局勢並努力打造利益平衡,以便有的放矢地展開消除恐怖威脅的工作……但這件事情僅限於口頭,目前並沒有任何進展。”
  據沙特阿拉伯新聞網9月8日報道,在“伊斯蘭國”組織最近發佈的一段視頻中,該組織成員向俄羅斯總統普京發出威脅,揚言要“解放車臣和高加索地區”。
  俄羅斯的反恐機製為之警覺,並準備採取所有可能的措施維護國內穩定。此外,俄羅斯必須防止離開該國加入“伊斯蘭國”的武裝分子回國,或是及時逮捕他們。上述措施建立在當局日常反恐措施之上,但是將變得更為嚴格。所以,“伊斯蘭國”武裝分子發出的直接威脅並沒有讓俄羅斯對當前危機更加擔心。
  對俄羅斯來說,儘管“伊斯蘭國”對該國極端主義勢力的影響存在危險,但俄羅斯主要擔心的是該恐怖組織的全球性影響。很明顯,國際社會如果沒有形成合力,那就不可能抵禦“伊斯蘭國”的威脅。當前,相關各方的經驗都不應受到忽視,而俄羅斯只是其中一個參與方。
  據俄羅斯《莫斯科時報》網站9月9日報道,烏克蘭的脆弱停火有可能會對俄羅斯和西方之間的緊張局勢進行降溫,而“伊斯蘭國”在中東地區的迅速崛起給美俄兩國都帶來了嚴重威脅。
  美俄都同樣堅定地決心打擊好戰的伊斯蘭恐怖主義;兩國都受到該組織的直接威脅;獨立、統一的伊拉克是兩國的共同利益;華盛頓有越來越多的聲音表示,如果要鏟除“伊斯蘭國”,將有必要與敘利亞的巴沙爾政權和解。不出意料,俄外長拉夫羅夫將熱烈支持任何有可能出現的美國向敘利亞政府的有利轉變。
  俄是否可能再次扮演華盛頓在中東地區的代表和調停人的角色?
  現如今,美俄在打擊國際恐怖主義方面有著共同的戰略利益,原因就是這對兩國人民都構成了嚴重威脅。美國遭到9·11恐怖襲擊的同時,俄羅斯也遭到了大量恐怖襲擊,這些襲擊主要來自北高加索地區的伊斯蘭極端主義分子。兩國都感到國際恐怖主義威脅其核心國家利益的嚴重性。
  出於這些原因,美俄把“伊斯蘭國”視為共同的敵人。美國事實上認為,就涉及國家利益而言,來自“伊斯蘭國”的威脅比烏克蘭危機更迫切。
  隨著伊拉克危機的升級,俄羅斯可能會在促進伊朗、伊拉克政府以及敘利亞之間的協調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果想要擊敗“伊斯蘭國”,那麼這將至關重要。
  因此,俄羅斯和美國在中東進行合作的潛力巨大。然而,這顯然是以烏克蘭局勢不再進一步升級為條件的。
  (2014-09-11 08:31:00)
  
  【延伸閱讀】美國反恐中心稱全球可疑恐怖分子人數超百萬
  美國國家反恐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被列為可疑恐怖分子的全球人數高達110萬,其中2.5萬人是美國公民或永久居民,而在2010年3月只有55萬人。
  這個被稱為“恐怖分子身份數據處理環境”(Terrorist Identities Datamart Environment TIDE)的數據庫,將恐怖分子、涉嫌與恐怖活動有關係、或在某種情況下與恐怖分子嫌疑人有某種關聯的人群分門別類收集儲存,根據此名單限制某些人進出美國或在境內搭乘客機旅行。
  這個龐大的數據庫由美國國家反恐中心主管,它並非只是一份監控名單,而是美國政府認為已知的或者是潛在的全球恐怖分子的信息庫。
  把某個人列在數據庫里,不需要任何證據證明該人與恐怖活動有關。美國執法部門可以在證據並不確鑿的條件下,將任何美國人或外國人列入這個數據庫內。
  反恐中心數據庫建於2001年“9·11”恐怖襲擊後,該事件顯示美國政府原有的恐怖分子觀察名單完全無用。當時的名單保存在一本紙質筆記本上,存放在盒子里。
  國家反恐中心稱,這個數據庫人數急劇增加與2009年聖誕節底特律一起民航客機恐怖襲擊有關。23歲的尼日利亞男子奧馬爾·法魯克·阿卜杜勒穆塔拉布搭乘荷蘭阿姆斯特丹飛往美國底特律的航班,在客機即將降臨時,他試圖引爆藏在內褲里的爆炸裝置未遂。
  該男子的行為證明,內褲炸彈可以躲過機場安檢。他隨後承認,爆炸裝置由“基地”組織提供。
  荷蘭國家反恐協調員辦公室說,客機起飛前,荷蘭方面按程序向美國遞交乘客名單,包括涉案嫌疑人,並附有他的詳細背景介紹,但他不在美國禁飛名單之列。
  底特律事件後,美國政府加大了禁飛力度,情報機構更頻繁地向反恐中心提供可疑者名單,此外還有聯邦調查局的“恐怖分子觀察名單”和美國軍情機構的多個類似的恐怖分子名單。
  (2014-08-06 07:35:00)  (原標題:全球暴恐死亡人數增6成 西方受威脅卻讓窮國流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37jueqh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